於陵氏

历史来源

於陵[於陵,读音作yú líng(ㄩˊ ㄌㄧㄥˊ),不可写作“于陵”]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妫姓,出自战国时期齐国贤哲陈仲子之后裔,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姓氏篇》记载:“於陵氏,陈仲子,齐世家也,辞爵灌园,居于於陵,因氏焉,汉有议郎於陵钦。”在文献《荆州府志》也有记载:“周有於陵子。”
  陈仲子,本名陈定,字子终,山东邹平人。他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贤士、思想家、隐士。其先祖为陈国公族,先祖陈公子妫完避战乱逃到齐国,改为田氏,所以陈仲子又叫田仲子。
  陈仲子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由他的哥哥继承世卿世禄,齐国盖邑有他有的封地,年俸万钟之多。陈仲子在优越的家庭条件下,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有机会博览群书,并可以观察到上层贵族阶级的生活。
  陈仲子对人欲横流的浊世深恶痛绝,他提醒人们不要为世俗所迷惑,提倡从自身廉洁做起,整顿世风,纯洁社会,他的主张在当时影响很大;更感人的是他能身体力行,留下了许多清廉佳话。
  行贿受贿古已有之,对于贿物,陈仲十分反感,将其视为“不洁之物”。陈仲子的哥哥在当时担任齐国大夫,享受丰厚的待遇,可是仍贪婪无度,经常借机勒索别人财物,或侵吞国家田产。对此陈仲子对此十分反感。有一天,他的哥哥接受了别人贿赂的几只鹅,得意洋洋在母亲面前卖弄。陈仲子知道后,公开指责哥哥的不正当行为。可是当陈仲子不在家时,母亲把鹅宰了,做成了菜,陈仲子没在意就吃下去了。他的哥哥便借机发挥说:“你不是看见我收的礼物生气吗?怎么跟着我一起吃这不干净的东西呢?”陈仲子听后,气得坐不住了,立即跑出去,用手伸进喉咙使劲抠,直到把鹅肉全部吐了出来。
  升官发财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而对于不义之宫,陈仲子却坚辞而不受,自甘清苦。齐国君主听说陈仲子很才学,就请了他去,亲自听他讲学,又让他到稷下学宫当先生,并聘请他担任朝廷大夫之职,但陈仲子看透了齐王并未真心实行他的主张,只不过想借他来装点政权以欺世盗名,因此坚决辞官不作。
  陈仲子的哥哥听说他辞去了官职,很不高兴,就经常以兄长身份教训他。陈仲子感到实在无法长期同哥哥这样的势利之人住在一起,便与妻子一起商量,并劝说母亲同意后,夫妻双双离开家,到附近楚国境内的於陵(今山东邹平,一说山东淄博周村区)居住,自食其力,著书立说,过起自由的生活。
  不久,楚国君王听到他的才学和品德,赶紧派使臣两次带着重金来聘请他去当相国,但都被陈仲子婉言谢绝了。汉朝史书《列女传》中记载:“楚王闻於陵子终贤,欲以为相,使使者持金百镒,往聘迎之,於陵子终曰:‘仆有箕帚之妾,请入与计之。’即入,谓其妻曰:‘楚王欲以我为相,遣使者持金来。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可乎?’妻曰:‘夫子织屦以为食,非与物无治也。左琴右书,乐亦在其中矣。夫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其可乎!乱世多害,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于是子终出谢使者而不许也。遂相与逃,而为人灌园。君子谓於陵妻为有德行。诗云:‘愔愔良人,秩秩德音。’此之谓也。”
  为了避免楚王再来纠缠,陈仲子夫妻又来到齐国的长白山隐居,靠着妻子织布,他学远祖於则编草鞋,来换取一些衣食。有时他也给人家种地,来挣点粮食,生活得非常清苦,但不再受干扰。
  陈仲子先后坚辞不受齐国大夫、楚国国相等职,先“避兄离母”迁居於陵,后隐居在长白山中,终日为人灌园,以示“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在史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记载:“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可惜陈仲子最终饥饿而死。
  今长白山中有陈仲子遗迹多处,山下於陵故城旧有陈仲子墓以及他曾用过的古泉井等,长山城中还有陈仲子墓等古迹。
  由于陈仲子隐居在於陵,史称於陵子终,因此其后裔子孙以及居地之民因以为姓氏,称於陵氏,后多省文简化为於氏者。
  陈仲子反对骄奢淫逸,提倡廉洁自律,整顿世风,纯洁社会。他的政治主张在当时影响很大,其学说自成一家之言,被称为“於陵学派”,其主要事迹和思想记载于《於陵子》中。今存《於陵子》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全文凡十二篇:一曰畏人,二曰贫居,三曰辞禄,四曰遗盖,五曰人问,六曰先人,七曰辩穷,八曰大盗,九曰梦葵,十曰巷之人,十一曰未信,十二曰灌围。
  陈仲子认为,要始终保持清洁之身,首先要克己省身,保持清洁的心灵,不受丝毫的污染。有一年,山东大旱,人民吃水都成了困难。陈仲早晨起来背着瓦罐到离家十里之外的地方去取水。天色很早,陈仲子从水不多的泉池中妥满一罐,水就几乎没有了。这时陆续来了一些取水的人,他们看到水已经没有,都抱怨自己来得太晚了,长呈短叹。陈仲子见到这种情况,感到十分惭愧,连声谴责自己为什么要跑在别人前头取光了水呢?并赶忙留住大家,把自己的水分给人产,自己一滴也不留。分完全水后,他干脆连罐子也摔碎了。后来,他竟然好几天也不喝一口水,谁劝也不管用,为的是惩罚自己抢在大家前头舀了水。
  还有一次,陈仲子的朋友请他去作客,回家的时候,路过同村人的菜地,看到人家地里的葵菜长得很喜人,就顺手拔了一棵,到家后炒着吃了。但吃下后越想越觉不对,忽然醒来,才知是一场梦。陈仲子想,既然能在梦中偷菜,说明我思想深处还有这种不好的念头。为了消除自己的思想负担,他决定去偿还人家。可是自己家中没有钱,也没有菜地。于是,他拿了一双自己编织的麻鞋,到同村人家中去赔礼。人家见他来请罪,莫名其妙。待他说出原因后,人家说什么也不收这双鞋,二人争执不下。陈仲子索性扔下鞋转身跑掉了。于是,那双鞋就一直放在地上,好多年都没人动一下,成为世人教育子女的教材。
  荀子曾把陈仲子列为战国时期六大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齐宣王田辟疆执政时期,孟子来齐国,曾高度评价陈仲子为“齐之巨擘”。汉朝名著《列女传》、以及司马迁的《史记》、晋朝名著《列士传》、晋宋文学家陶渊明、唐朝文学家张说等,均曾将陈仲子的清谦事迹写入史书或诗歌中,例如陶渊明曾有诗称赞他:“至矣於陵,养气浩然;蔑彼结驷,甘此灌园。”
  这个复姓现在还有。

迁徙分布:
  今山东省的微山县於村,浙江省的舟山市岱山,湖北省的荆州市江陵县秦市乡,江苏省的常州市於村,上海市的宝山区,山西省的太原市,广东省的深圳特区,辽宁省的大连市等地,均有於陵氏、於氏族人分布。

家族名人

触 屏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