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纪念馆

纪念馆:www.xarjw.com/TT000036063
本馆由[ 花生壳壳]创建于2024年01月31日

煤矿工人的楷模——试论孙少平的矿工形象

发布时间:2013-04-27 15:43:47      发布人: 花生壳壳
  
  
                                                煤矿工人的楷模
  
                                           ——略谈孙少平的矿工形象
  
  
  【摘要】在《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中,路遥基于对矿山生活的真切体验,怀着对矿工的真情礼赞,他立于时代发展的潮头,站在社会、人生的高度,用满腔热情,忠实记录、生动再现了火热的矿山生活,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充满朝气,热爱劳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血肉丰满的矿工形象,充分体现了他对煤矿工人的关怀和对矿山生活的深切关注;也标志着新一代煤矿工人的形象走进了文学神圣的殿堂,走进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里。书中描写的虽然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矿山生活,但对现在的读者仍然具有非比寻常的吸引力和鞭策作用,这是文学来自生活,高于生活,跨越时空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孙少平人物形象煤矿工人奋斗精神
  孙少平身上那种身处艰难困苦,永不低头,不屈服于命运的摆布,不断与命运抗争,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及关爱他人,见义勇为的奉献牺牲精神,充分展示了人性的光芒和信念的力量,让我们感受、体味、领悟、认识到一种精神力量的存在。让身处艰苦环境的煤矿工人从他身上获取了一种艰难前行的力量和勇气——让悲观者自信,让退缩着前行,让自私者无私,让抱怨者不再抱怨,让软弱者坚强,让索取者奉献,让卑鄙者高尚……这就是孙少平带给我们无法抗拒的魅力。路遥为我们塑造的孙少平这一矿工形象之所以让人感到真实、亲切,感人、有着催人奋进的力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与命运积极抗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孙少平身上,至始至终保持着一种自觉、强烈的奋斗意识,勇敢地挑战一切困难,把乐于接受苦难作为与命运抗争的一把钥匙,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内心时刻涌动着主动出击的激情。
  生活在平凡世界中的孙少平,是一位自主意识强烈,内心强大,志存高远,激情满怀的农村青年,虽然残酷的现实给他处处设置障碍,但他却直面现实,勇敢、热情地拥抱生活,感谢生活,在磨难、困境中感悟人生,像西西弗斯一样,一方面勇敢地接受苦难,用苦难磨练自己的意志,另一方面又不甘于当任其命运摆布的奴隶,像堂吉诃德一样,常常主动出击,左冲右杀,伤痕累累,愈挫愈勇,乐此不疲。我曾经从农村出来,在矿山工作八年,从招工到倒班,孙少平经历过的曲折我也曾经历过,和孙少平有着一些相同的命运,对他有着超于常人的理解。
  矿山生活的艰苦是未曾涉足过它的人难于想象的,煤矿的井下作业环境就更为复杂、艰辛。除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不可预知的安全事故,还有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作业流程,对于年轻人来说,更是难于忍受的。可是,尽管矿山井下掏煤的工作是城市青年不屑一顾的下苦力活,但对于食无饥饱,居无定所,受尽屈辱的“揽工汉”孙少平来说,简直是就人生的重大转折。当阳沟的曹书记告诉他招工的消息后,他高兴的几乎要跳了起来。只要能入公家门,有个正式工作,哪怕让他下地狱他都愿意!但就是这种城市青年不愿意干,有权有势的干部子弟看不上的职业,孙少平还得动用田晓霞的关系才能如愿以偿。这就是命运对人的限制,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和地位决定了一个人一生必须经历的顺境与逆境。
  孙少平满怀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坐着敞篷车去大牙弯煤矿,重新开辟他新的人生道路。井下生活是严酷的,紧张、危险让人透不过气,让第一次下井的新工人不寒而栗,但和别人不同的是,孙少平已经有过一些吃苦受罪的经历,所以比起那些准备离矿不干的人多了几分从容。从上班的第一天,他就意识到挖煤不是弱者的职业,要的是吃钢咬铁的男子汉,他身上恰恰具备了这种“吃钢咬铁”的男子汉气概;争强好胜的性格使他比别人干得出色,样样都想争第一,凡事都很投入地认真对待:新工人入矿考试他以100分的满分名列榜首;第一月上班就出了全勤,领到了新入矿工人中最高的工资,他感到很满足。劳动让他感到充实,他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生存环境,对生活充满了感激,几乎不误一天工,月月上满班,使那些偷奸耍滑的人相形见拙。那些干部子弟的手表、皮箱、时髦衣服都是靠父母置办的,在他们每月旷工,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为继时,不得不廉价出手,勤劳的孙少平成了这些生活用品的拥有者,正应了父母的金山银山,不如靠自己劳动换来的钱体面”这句话,对今天的“啃老族”仍然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的最基本课题。”(《平凡的世界》第三部)
  孙少平感谢在长期漂泊的人生旅途中命运给了自己一次机会,“每当抬头望见巨塔般雄伟的选煤楼和小山一般的煤堆,或耳听火车和煤溜子隆隆不息的喧吼声,他便会忘记焦虑和痛苦,周身的血液由不得沸扬激荡起来。有时候,在黑暗的井下,他和同伴们在死亡的威胁中完成一天的任务,然后拖着疲惫的双腿摇摇晃晃走出巷道,升上阳光灿烂的地面,他竟忍不住两眼泪水朦胧……”孙少平以一个煤矿工人的情怀理解、感受着劳动的幸福和伟大——“他自己有理由为自己的劳动自豪。尽管外面的世界很少有人想到他们的存在,但他们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是力量和光明。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只不过,这些满脸黑汗的人,从来不这样想自己,也不这样想别人。劳动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惯常的事:他们不挖煤叫谁挖煤呢?而这个世界又离不开这些黑东西……”(平凡的世界)第三部)
  有时候,孙少平也为自己的爱情焦虑、纠结,遇到不愉快就发疯地拼命干活,有时候也去师傅家喝酒,用几近自虐的方式麻醉自己。他既是一个文明的读书人,有时候又是一个脾气暴躁的汉子,也动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但这种粗暴方式又是矿山井下管理中经常运用的“法宝”,对征服那些调皮捣蛋的矿工非常管用,并且得到了“区长”的赏识,出人意料地被提为班长,同时还主动参与矿里的劳动管理,由于爱岗敬业、工作出色被命名为铜城矿务局的“青年突击手”,出席了表彰大会。他的劳动和付出,他的坚强与智慧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同事们认可。孙少平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人们,劳动是伟大的,劳动是光荣的,而鄙视劳动是可耻的。
  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
  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坚信,人不一定伟大,但可以使自己崇高。在矿山艰苦的环境中,他时时处处对自己的处境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判断,既安于这种环境与氛围,又不甘于平庸落后,把从书本中汲取知识作为提升自己素质、开阔视野、拓宽胸襟、升华灵魂、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另一把钥匙,不断砥砺自己,注意个人意志、胸襟、素质的提升,更注意个人与时代的结合,从而锻造出了顽强的生存意志。
  学习型、进取型是孙少平这个人物鲜明的特征。他对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增长才干、读书可以使人摆脱平庸、读书可以开阔眼界、读书可以丰富人的内心世界、读书还可以给人力量有着自己的见解、认识和体验。他爱好天文,喜欢文学,尤其喜欢读《参考消息》,从中了解世界风云变化……但他又不是那种狂妄自大,好高骛远,目空一切的书呆子,反而更加客观冷静地审视自己,把自己的理想与眼前的现实统一起来,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目标的追求使他不仅关注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且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关心国家大事,对自己卑贱的出身不卑不亢,用良知和正义坚守着人的道德准则与人的尊严。
  读书是孙少平在中学时养成的良好习惯,不管是在黄原揽工,还是在铜城煤矿上班,他一直把读书作为自己的精神食粮,作为驱赶无聊、寂寞的精神伴侣,陪伴他度过了许多空虚难熬的日子。上个世界80年代的煤矿是一个比较奇特的生存部落:“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高尚与卑俗,新的与旧的,全都混杂并存,交织在一起。”“对于大部分矿工来说,劳动,挣钱,睡觉,把自己的小窝尽量弄合适一些,有精力的话,再去看一场电影,这就足够了。”但孙少平无法长期忍受这种生活,他首先想到的是学习。上班时,在黑暗的井下作业面,他利用休息的间隙,借用手中的矿灯的光,旁若无人地阅读文学作品,空班的时候,同宿舍的工友出去喝酒打牌看电影,他安静地躺在挂着蚊帐地床上,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里读书看报,任思想自由驰骋,如饥似渴地阅读,使他思想变得深邃,思路变得开阔,不但思考个人的命运,而且对自己身处的煤矿有着深刻的、清醒的、客观的认识,对煤炭开采技术落后感到焦虑,担忧。因为经常看报的缘故,他不但对我国采煤全员工效了如指掌,而且对苏联、英国、西德、波兰、美国、澳大利亚的采煤工效也比较清楚。由此可以看出,孙少平不是一般的采煤工,他的主人翁意识十分强烈,时刻关心着矿山的发展,而且是带着一种感情的关心,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的前途与命运与矿山联系在了一起,盼望着将矿井用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武装起来,但他同时又清醒地意识到:有了先进设备,先得由有技术的人来操作,可是大部分矿工连个大字都不认识,虽然自己高中毕业,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缘故,在学校里什么也没学到,这就有别于安锁子的玩世不恭,又区别于他的师傅们的安于现状,日常的工作中,他把自己与周围的矿工打成一片,而在追求人生境界方面,他又与他们区分开来,它既是铜城煤矿一名普通采煤工,被那些所谓的干体面工作的人戏称的“煤黑子”,又是不甘于平庸,不断超越自我的有为青年,自强不息是他的奋斗原则,人生信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对个人与煤矿的认识与思考,他一边下井干活,一边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数理化,准备报考铜城矿务局的煤炭学校,做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的煤矿工人,这是他身上的闪光点,也是他比其他矿工出类拔萃的地方。——“人处在一种默默的奋斗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生活中得到升华!”
  
  三、关爱他人,宽容大度,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由无数个团体和小圈子构成的。孙少平身处的铜城煤矿采煤班就是无数个小圈子里其中的一个。在这个小圈子里,能否与大家和谐相处,既保持自己的个性、独立的人格,又能和大家融在一起,这是一个人做人处事的第一道课题。因为人只要活着,就要与人打交道,就要融入社会,在以人群为单位的生存环境里,一个人单打独斗是寸步难行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孙少平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煤矿工人,在铜城煤矿,他不但好学上进,而且以自己的真诚与努力赢得了周围矿工的认可以及他师傅一家的信任、喜爱。对刚刚步入一个陌生环境中的孙少平来说,真是找到了回家的感觉,让严酷的生活有了温暖的人情意味,这是孙少平处世哲学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作用。孙少平与惠英嫂走到一起,承担起一份责任,既是他对师傅一家人对他的关爱的知恩图报,也是个人命运的必然。
  善良和孝道是孙少平的本性。他是从农村一步一步突围出来的穷小子,从小品尝了生活的艰辛,进了公家门,端上了铁饭碗,自己有了一份稳定的职业,他不但没有“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而是对家庭的责任与日俱增,强烈的男子汉的担当意识在他的胸腔里开始鼓荡。领了第一月工资,迫不及待地去邮局寄给老家的父亲和妹妹;童年贫困和屈辱给他内心留下的创伤太重了,决心用自己挣来的钱血洗童年的屈辱——他一直念念不忘为家里箍几孔窑洞。在他来看,窑洞的好坏,是农村中贫富的首要标志,直接关系一个人的生存尊严。他曾对自己的恋人田晓霞说,在农村箍几孔新窑洞,在你们这样的家庭出身的人来看,这并没有什么。但对我来我,这却是实现一个梦,创造一个历史,建立一座纪念碑!这里面包含着哲学、心理学、人生观、也具有我能体会到的那种激动人心的诗意情。有人认为这是典型的自私的小农意识,但谁又能否定他对家庭的责任与对父母的孝心呢。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无不带有生活带给他的烙印。对于同年的苦难、生活的艰辛、社会的诸多不公,他至始至终没有抱怨和埋怨,而是努力去奋争、去改变。在危难之际,他能够挺身而出,把安全让给工友,把危险留给自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采煤班里很快就树立起了威信。
  在井下,他不但自己利用工余时间发奋学习,喜欢体育,参加过矿务局的乒乓球比赛拿过冠军,喜爱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而且在工作间隙为工友们讲故事,排解他们的苦闷。当安锁子恶作剧地将他的书扔进煤溜子,他站在安锁子的角度为他的恶作剧寻找理由,认为安锁子30多岁了还没找下女人,一听故事中的男欢女爱,就忍不住地变态发狂……他虽然很心疼自己的书,但连一句怪怨的话都没说,只能等发了工资再买一本,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内涵与胸怀、境界。
  人们嫌弃煤矿工人太脏,但谁又了解他们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呢,只要条件允许,谁不喜欢干净卫生?孙少平虽然处在又苦又累又脏的环境中,但他十分热爱生活,手里有了积蓄以后,他首先为自己添置了像样的衣服,买了一双铮亮的皮鞋,不上班的时候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这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反而是那些城里来的工友宿舍凌乱不堪,没有人叠被子,窑中拉一根铁丝,七零八乱地挂着一些发出臭味的衣服。从日常的生活中,他感到幸福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在这荒凉的山野矿区,在土窑窝棚里,人依然活得幸福美好。他不但热爱自己的工作,而且对爱情忠贞不渝,田晓霞因公殉职后,他没有违约,依然一个人去赴“杜梨树下的约定”。小说的最后,他选择了平凡人的生活,因为他对煤矿有了一种不能割舍的感情,作者写道:“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有人认为作者让孙少平回到大牙湾煤矿表达了一种悲观情绪,应该让他一步步从煤矿走出去,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可是不要忘了文学表现的是普世价值,反映的是平凡世界里最底层人的命运,孙少平代表的是那个时代普普通通的农村青年与命运的抗争,那个时代,社会还没有给处于最底层的农村年青提供足够选择人生道路的机会。既然人是社会的人,就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妹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孙少平。鲁迅先生当年评《红楼梦》时曾这样说“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从这以点上来看,一沙一世界,一个人即是一个环境,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塑造孙少平这个煤矿工人的形象中,路遥以陕北黄土地的变迁为大背景,以煤矿工业的改革发展为描写对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地层深处,以沉郁、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井下矿工工作、生活的世相图。作为主人公的孙少平,他的成长历程,也深深地刻上了那个时代煤矿工人奋斗得足迹。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点评非常深入


    写信时间:2015/12/06 17: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