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不凋春永在

纪念馆:www.xarjw.com/TT450957407
本馆由[ 老顽童]创建于2024年01月31日

《张氏墨存》张行简蒂尕字汉阳

发布时间:2016-08-07 21:50:06      发布人: 派拉

《张氏墨存》



       这部《张氏墨存》是汉阳三甲(今属东西湖柏泉办事处)张氏家族,历来乡试中举者的试卷文章,(八股文,古时谓之“乡墨”)汇集。从清朝顺治丙寅年(顺治三年)科到光绪甲午(光绪二十年)科,柏泉三甲张氏家族共出举人,据已统计数是一十八位:如榜、三异、伯琮、坦让、天謨、坦谔、坦麟、坦熊、任莘、任邺、任燕、任艺、鼎、芸、莆、陆崶、行简、治仁。

      本籍共录十八位举人中十一人的试卷,每人三篇,共计三十三篇。尚缺如榜、三异、伯琮、坦谔、鼎、行简、治仁等七人的乡墨。

      《张氏墨存》编辑刊刻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编者张行简(详见历史人物.才俊)。《张氏墨存》的资料搜集过程、编辑目的、皆写入在“后序”中。在后序里,他这样写道:“咸丰年间,曾从族人处获读〈先代乡会墨汇订〉刻本,比询柏泉族人,既皆散佚无存。复函至江陵族人,寄来抄帙,唯康乾年间乡墨十八篇而已。幸近年访同乡旧家借抄,得康熙年间先代乡墨十二篇,内二篇有阙。附以道光年乡墨三篇,纠合重梓。所阙失讹误者一仍1其旧,题曰《张氏墨存》,俾族众世守之。卷首冠以科名谱,非敢耀门阀也,冀见册者按谱而稽,或藏有册中未备之墨,即刊墨之阙失讹误有可校正者,概然见示,续成全璧,盖不胜日夕企祷云。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仲夏,后裔行简”

       如行简公在后序中所述,收集先祖的乡墨、书籍,是柏泉三甲张氏家族近百年来的夙愿。可叹,在这几十年,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谁也不敢谈,也不能提。现在好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期《人民日报》发表重建乡贤的文章,为传统乡贤体制洗去无虚有的恶名。其实,乡贤制是国家稳定的根基、是传统道德理念标准的楷模、是最低一级行政办事机构、是替政府办事不拿工资的“公务员”。

       在恢复传统的儒、释、道文化教育的今天,重温八世祖张三异训诫:“汝辈第守祖父母,清白忠厚,不爱钱,做好官,尤以活人为念......。”很有必要。弘扬三甲张氏家族敦厚、豁达、乐善好施的传统,和《八省名宦五世乡贤》的那种奉献、舍得的精神,做一名,上对得起祖宗,下不愧于子孙的中国人。

      汉阳三甲张氏先祖们,大多热衷写作,善于动笔,曾撰写出诸多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包括更多的手稿,但,留存于世的少之甚少。好多很有价值的书籍、古籍,毁于灾难、兵燹、政治运动;更多则因清贫,无力出刊面世而随风夭折......。

     据县邑志记载:三异公四代人,辛勤耕耘三十五载的《廿一史弹词注》,由于手头拮据无力付梓,“视履堂”刻本《廿一史弹词注》,是在三异公逝世十九年后,由儿孙相助才得以问世。系《廿一史弹词注》的首次刊印,时间在康熙49年(1710年)。

      像雍正爱臣张坦麟,生前写下诸多奏折(文章)和书籍。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他,同样因无力出刊,始终没能了却心愿,眼巴巴看着书稿“胎死腹中”。那种失望和痛苦的心情不言而喻。现留存文稿、书籍,多半是雍正皇帝御批奏折,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类现象,在先祖们中不胜枚举。据柏泉的耄耋老人回忆:早老屋湾《张氏宗祠》的内天井两侧厢房中,珍藏着大量先祖们的手稿、书籍和御赐牌匾。上世纪四十年代未的那场大火,虽烧毁了些,但,宗亲们奋力扑救下,仍挽回相当多的书籍。可是在一九五八年,那场轰轰烈烈的大跃进中,拆除老屋湾的《张氏宗祠》,将其建筑材料,拿去修建嫘祖庙的小学(校)。其实,近百年来,《张氏宗祠》的前厅堂,一直是宗族、乡贤资助的学堂。从这里,走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学子。那场运动,将先祖们的手稿、书籍、牌匾丢失尽矣,万劫不复实在可惜!

     各位亲朋好友,及网络上即将熟识的朋友,如手中藏有上述几位先祖的乡墨和三甲张氏先祖撰写的书籍、墨稿等,请方便告知。但愿上述七位先祖的乡墨还在人间,以便继续完成行简公编撰《张氏墨存》的最初夙愿。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